中国消费者报讯 (记者邹本堃)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的发生,不仅影响公众健康、阻碍国产乳业发展,也严重打击了我国消费者对乳制品质量安全的信任和信心。近年来,国家推出一系列政策与法规来提高乳制品的质量安全,中国奶业协会和农业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发布的《中国奶业质量报告(2017)》显示,我国乳品质量持续提升,2016年生鲜乳抽检合格率99.8%,乳制品抽检合格率99.5%,在食品中保持领先。
国产乳制品质量的提升是否相应提振了消费信心?哪些因素会影响、决定消费信心,继而影响到消费行为及我国奶业发展?基于此,中荷奶业发展中心根据该中心出版的《中国奶业白皮书》制定了相关课题研究方向。2017年年初,中国农业大学及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研究团队承接了该中心的科研项目,并于7月、8月联合进行了《消费者对中国乳制品质量安全的信心研究》调查,对北京、上海、石家庄、西安、哈尔滨共5个城市1000余位消费者进行了问卷面访。研究结果显示,消费者对奶制品的信心水平仍较低,刚刚达到及格线;消费者对乳制品企业的信任是增强消费信心的关键影响因素。
主持上述研究的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刘玉梅女士告诉记者,本次研究不仅涵盖常温、低温酸奶,高温灭菌、巴氏牛奶,成人、婴幼儿奶粉,奶酪等不同奶制品,还针对其他食品品类,如牛肉、猪肉、禽肉、海产品、新鲜蔬菜等进行了比对研究。总体来看,按百分制测算,国产牛奶得分为60.33分,国产婴幼儿奶粉得分为58.56,食品类得分为52.85。具体来看,消费者对新鲜蔬菜的信心最强,72.11%的消费者表示有信心;其次是常温酸奶和高温灭菌牛奶,表示有信心的比例为66.9%和66.7%;对肉类的信心排在第三位,其中仅有40.62%的消费者对禽肉有信心,拉低了肉类整体信心;信心最弱的是奶酪,有信心的人仅占34.4%。“消费者对奶企越信任,对国产牛奶和婴儿奶粉安全越有信心。”但如何获得消费者信任?最重要的一点是保障乳制品质量安全,这需要严格的监管保证。曾在荷兰研究访问一年的刘玉梅副教授介绍说,荷兰在乳制品监管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鉴,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要经过定期检测和不定期的飞行测试。“荷兰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是独立的,政府和乳品企业无所有权和经营权,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比如荷兰著名的Qlip公司,拥有世界最大的乳品检测实验室,每年所测样本超过1500万个,工作效率很高,而检测成本偏低。经检测指标优异、质量高的奶品,乳企根据Qlip的结果给奶农支付奶款外,会额外增加奖金,‘限劣’同时‘扶优’,足以激励奶农生产优质原奶,而企业的乳制品质量也得到了保障。”
刘玉梅进一步解读说:“如今消费者越来越理性,不会轻易相信广告宣传,特别是过于完美的广告宣传,反而可能让人觉得不可信。如果能让消费者亲身感受到、体验到奶企的整个生产过程,眼见为实,就容易建立信任。”刘玉梅介绍,“我曾对荷兰奶企的整个产业链进行过为期10天的考察,奶牛吃的草我看到了,很干净,很好;牧场在最大程度上进行放牧,增加奶牛福利,每头奶牛健康安逸,都在蓝天白云下的草地上进行采食和休息。与母乳同理,奶牛心情愉悦,产奶的质量也会更好。这样看下来之后,就会对这家企业的乳制品很放心。”据了解,国内部分乳企也开始逐步推出对消费者开放参观等举措,是加强与消费者互动的良好开端。“食品安全事件对消费信心的影响具有长期性,但相信伴随着奶企和各界的共同努力,随着国产乳制品质量的不断提升,消费信心也会相应提升。”刘玉梅副教授总结表示,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乳制品人均消费量很低,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发展潜力巨大,亟须政府、研究机构、奶企等各方共同培育、拓展。
据了解,由中国农业大学、荷兰瓦赫宁根大学、荷兰皇家菲仕兰公司于2013年共同发起成立的中荷奶业发展中心,其主旨就在于共享荷兰奶业先进技术及经验,促进中国奶业全产业链在食品安全、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等方面的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