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通嘎和她的好朋友们一起做的察干伊德 乌瑶 摄 中新网锡林郭勒10月13日电 题:蒙古族奶制品千年传承:不是所有的奶制品都叫“察干伊德” 中新网记者乌瑶 “我喜欢做奶食品,这次带了好多品种的察干伊德过来,像这样需要压的奶豆腐,我为此忙活了一天。而且,我还带了一大桶牛奶,今天要参加察干伊德制作比赛呢。” 这几天的金莲川草原秋风萧瑟,在素有“中国察干伊德文化之乡”美誉的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已连续多年举办的察干伊德文化节又一次举办,附近的牧民带着自己做的奶食品,兴致勃勃地前来展示,蒙古族妇女通嘎也正是其中一个。 察干伊德,蒙语音译,意为白色的食物,即奶制品。察干伊德是蒙古传统文化中圣洁纯净的食品,也是千百年来生活在草原的牧民家庭必备食品。除自家食用外,它还是蒙古族长久以来馈赠亲朋、祈福祭祀的“标配”。传统奶制品制作也于2014年入选《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为内蒙古草原牧民制作的察干伊德的部分品种。 乌瑶 摄 “对于蒙古族来说,察干伊德很重要。察干伊德曾经还是重要的'以物易物'的交换物。”贷亲是土生土长的正蓝旗人,也是内蒙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巴图宝音大爷30年前从锡林郭勒大草原来到呼和浩特,每天早上的奶茶、奶食品和手扒肉组合的蒙式早餐是他不变的习惯。“这是草原的味道,也是我们蒙古人的根。” 经过多年发展,现在的察干伊德制作产品种类都越发多样,制作工艺也从最传统的手工制作逐渐引入机械化作业。“虽然有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但每个人做出来的察干伊德味道都会不一样。不论怎样,查干伊德的民族传承不会变。要想吃到好的奶食品,必须要爱护生态。” “牛羊散漫日落下,野草生香乳酪甜。”正蓝旗常务副旗长巴达日拉图表示,正蓝旗在元清时期就是皇家御用奶食品供应基地,现在是中国察干伊德文化传承基地。这里的人们长期以来传承发展察干伊德传统制作技艺,也借此展示出蒙古民族源于生活的无穷智慧和非凡创造力。当地政府也组织活动来提高人们的积极性。 奶制品经过千年发展,也早已不是蒙古族的“专宠”,随着产品的逐渐多元化,越来越多的人爱上这份奶香浓郁,也有越来越多的乳品企业从默默无闻变到家喻户晓。
图为13日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举办的察干伊德制作技艺评比现场,参赛者们身着传统服饰,正在紧锣密鼓地制作察干伊德。 乌瑶 摄 “传统奶食品虽然种类和味道日益增多,但并没有在内蒙古以外的地区得到很好的普及。我们近年来开始研发作为西餐原辅料的奶制品,效果很不错。”已有60余年历史的长虹乳制品厂是坐落在锡林郭勒大草原上,目前乳制品生产单品种类达200有余。该企业乳酪师宋超这次也随团队前来参加察干伊德文化节,他指着展示的意大利水饺、奶油、用于制作披萨的奶豆腐等向记者介绍说。 “有些商品虽然同是奶制品,但它没有察干伊德的精髓,传统工艺中蕴含着最精髓的民族文化。在我看来,察干伊德中就蕴含着蒙古族人民尊重自然的草原文化。”贷亲做了20多年的察干伊德,对此深有感触。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奶制品都叫察干伊德。“市面上人们所熟知的乳企生产的奶片、奶酪虽是奶制品,但并不是蒙古族按照传统技艺制作的察干伊德。”蒙古族牧民陶德是内蒙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对察干伊德有很深的感情,对察干伊德的传承也有极强的使命感。 这样的民族文化也吸引着海内外的游客。在内蒙古锡林郭勒、呼伦贝尔等传统游牧生活保存较好的牧区,体验传统游牧生活是很受欢迎的旅游体验项目。跟随当地牧民一起挤牛奶,在蒙古包里熬奶茶、做奶豆腐让游客很是新奇。 “虽然有时候一抓一手灰,蹭一裤子泥。但这里不脏。你看天空多蓝,你闻空气多干净。”北京上班族杨静今夏在锡林郭勒草原上的体验让她回味良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