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于2016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实行注册制管理,提高了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的门槛与条件,有望改善国内婴幼儿奶粉行业产能过剩、品牌混乱、质量问题频发的现状。同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将产品配方注册管理过渡期确定至2018年1月1日,行业内促销甩货的现象在短期内仍将持续,但是长期利好于优势品牌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重点推荐伊利股份以及弹性品种贝因美、合生元。 全面实行注册制+严格限制配方数量,加速行业过剩产能出清:虽然国内婴幼儿配方奶粉的需求有望受益于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但是行业供过于求的现状在短期内仍无法改变。奶粉新政从“全面实行注册制+严格限制配方数量”两个维度,提供行业进入门槛,加速行业过剩产能出清。 1)全面实行注册制,提高行业进入门槛:新政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销售和进口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这是在去年新版《食品安全法》提出婴幼儿配方乳粉的产品配方实行注册管理之后,首次明确境内生产和进口的婴幼儿奶粉生产商面临同样监管。同时新政严格限定申请人资质条件,对生产企业的研发能力、生产能力、检验能力等提出明确要求。 2)严格限制配方数量,改善行业品牌乱象:新政明确规定“同一企业申请注册两个以上同年龄段产品配方时,产品配方之间应当有明显差异,并经科学证实。每个企业原则上不得超过3个配方系列9种产品配方,每个配方系列包括婴儿配方乳粉(0—6月龄,1段)、较大婴儿配方乳粉(6—12月龄,2段)、幼儿配方乳粉(12—36月龄,3段)”,这是在去年9月《婴幼儿配方乳粉配方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中“每个企业不得超过5个系列15种产品配方”产品方案的进一步强化。 目前我国103家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共有近2000个配方,个别企业甚至有180余个配方。配方数量的严格限定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婴幼儿配方乳粉配方过多、过滥,配方制定随意、更换频繁的问题,行业品牌体系混乱的现象有望解决。 过渡期内业绩仍有压力,长期利好于行业龙头:同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过渡期的公告规定“自2018年1月1日起,在我国境内生产或向我国境内出口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应当依法取得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证书,并在标签和说明书中标注注册号。2018年1月1日前,经批准在我国境内生产销售或已向我国境内出口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可销售至其保质期结束”,根据Euromonitor的数据,目前国内婴幼儿奶粉行业的CR5不足37%,远低于美国及欧洲各国80%-90%的市场集中度水平,而国产奶粉市场占有率最高的贝因美只有不到7%的市场份额。因此我们预计2018年以前行业内促销甩货的现象在仍将持续,将会对龙头企业的业绩产生较为负面的影响,但是新政的推出将有利于市场乱局的整治与规范,彻底限制一厂多品和贴牌生产或代加工的渠道,加速行业集中度的提高。重点推荐品牌体系合理、渠道能力优秀的伊利股份以及弹性品种贝因美、合生元。 伊利股份:品牌体系合理,渠道能力突出。受到奶粉新政出台后的厂商甩货以及进口奶粉的冲击,16年上半年伊利的奶粉及奶制品业务实现收入25.34亿元,同比下滑24.05%。作为国内乳制品行业的龙头企业,公司在渠道以及产品研发能力的优势突出。伊利目前婴幼儿奶粉系列仅有伊利金装、伊利倍冠、金领冠、金领冠珍护、托菲尔等5个系列的产品,受到奶粉新政中严格限制配方数量的影响较小。AC尼尔森数据显示,16年上半年婴儿奶粉产品全渠道零售额市占份额为4.9%,位居国内品牌第一。虽然短期内伊利在奶粉业务的业绩压力仍然较大,但是长期来看有望受益于新政的实施,建议重点关注。 贝因美:经营拐点尚需等待,受益奶粉新政的弹性品种。16年上半年贝因美实现收入13.61亿元,同比下滑23.23%,实现净利润-2.14亿元,同比大幅下滑108.07%;其中16Q2净利润亏损2.74亿元。15年贝因美对营销体系进行了调整,改变经销商体制为代理商体制,降低奶粉出厂价,减少公司自有销售费用,给予代理商充分的盈利空间和灵活空间,增强代理商的积极性。同时困扰贝因美的高价大包粉库存在15年消化完毕,有助于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但是16年上半年公司仍有12.56亿元的应收账款,渠道库存压力较大,经营拐点尚需等待,为受益于奶粉新政的潜在弹性品种。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新政推广不达预期、产品质量及食品安全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