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食品工业网】2008年的婴幼儿奶粉事件暴露了当时我国奶业存在的瓶颈——奶源问题。此后乳企认识到了奶源的重要性,纷纷向上游扩张。“凭借更好的防疫、饲料、喂养、挤奶、检测、贮存和运输条件,规模化牧场可以更大程度上保障奶源的质量安全。”有专家指出。
改革开放前,我国80%的奶牛在城郊国营农场饲养。2000年以后,70%左右的奶牛由农户饲养。受农民自身资金实力的限制,大多数农户没有能力购买更多奶牛,没能力建成较好的牛舍,难以购买挤奶机、TMR机械,配套技术推广等也难以推行,规模饲养形不成,生产能力也就难以提高。由于饲养分散、管理水平低,原料奶的质量也难以保证。 2008年的婴幼儿奶粉事件暴露了当时我国奶业存在的瓶颈——奶源问题。此后乳企认识到了奶源的重要性,纷纷向上游扩张。近年来,我国奶业规模化牧场的占比不断提高,已经超过48%,养殖小区也正在转型,剩下的纯散养户占比已不高。随着国家以及地方政府出台一系列支持规模化牧场的政策,上下游企业以及社会资本的积极介入,规模化养殖比例将加速提升。 凭借更好的防疫、饲料、喂养、挤奶、检测、贮存和运输条件,规模化牧场可以更大程度上保障奶源的质量安全。规模化养殖可以提升原奶质量,对抗市场风险;可以用统一管理和集中经营保证奶源安全,加大规模经济,提高与收奶企业的议价能力,对冲奶价以及原材料价格波动的经营风险。 有人提出,要避免奶业规模化变成“奶农退出化”。其实,散养户的退出是奶业发展的趋势。奶牛养殖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围绕一头奶牛的各项投入达3万元以上。门槛高、投资回报期长、风险大等特点决定了规模化养殖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没有资本、技术和管理等优势,更是难上加难。 规模化饲养不是最终的目的,它是集约化的前提。只有将先进的饲养技术集成,标准化实施,才能实现增产提质、节本增效。规模化不是一个简单的形式,而是推进科学饲养的机制。规模化养殖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数字,只要条件允许,有适合的土地,不影响环境,可以是几百头,也可以是上万头。规模化的方式也有多种,除企业自己建牧场,发展家庭牧场外,小区模式也是一种选择。但小区决不能简单地将分散饲养的农户集中到一个地方了事,必须做到标准化统一。可见,奶业的标准化和规模化其实是互相结合、互为拱卫的,但在不具备规模化条件时,必须坚持标准化,从这点上看,标准化比规模化更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