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第十届中国奶业大会·2019中国奶业白皮书发布暨“一带一路”奶业论坛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举行。谈及中国奶业的发展情况,中国奶业协会名誉会长刘成果表示:“近年来,中国奶业不论是奶畜养殖,还是乳品加工,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组织化水平大幅度提升,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品牌建设持续推进,质量监管不断加强,产业素质日益提高,为保障乳品供给、促进奶农增收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国奶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中国的70年,是中国奶业大发展、大变革的70年。” 图为论坛现场 奶业“大跨步”发展 技术进步保证质量安全 中国奶业70年的发展,可以用数据来展现,这些数据来源于中国奶业协会在当天发布的《中国的奶业》白皮书(下简称:白皮书),据介绍,这部白皮书首次用中英文向国内外介绍中国奶业的基本情况和发展现状,从奶类生产、乳品加工、国际贸易、消费市场和质量安全5个方面,全面叙述了中国奶业历经70年艰苦奋斗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白皮书提到,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牛奶产量仅为20万吨,人均牛奶占有量约0.4千克。在2018年,全国牛奶产量达到了3075万吨,是1949年的154倍,人均奶类消费量达到34.3千克;以1952年全国乳制品产量624吨作对比,2018年全国乳制品产量达到2687万吨,是1952年的4万多倍。 如今,全面普及奶牛冷冻精液、人工授精、秸秆青贮、疫病防控等现代技术,全部规模牧场实施机械挤奶,90%以上规模牧场全混合日粮(TMR)饲喂,部分牧场实施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计算机智能牧场管理、全基因组选择技术等已经成为中国奶业高速发展的现状。 产业技术的不断进步成为产品质量安全的有力保证。目前,中国奶业已初步建立基于风险分析和供应链管理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监督管理的治理体系,覆盖从牧场到餐桌全过程。据农业农村部从2009年至2018年抽检生鲜乳数据,黄曲霉素M1、铅、铬、三聚氰胺和革皮水解物等监测指标样品抽检合格率100%。 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数据,乳制品的监督抽检合格率连续三年在99%以上,婴幼儿配方乳粉中三聚氰胺连续10年零检出,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连续5年未检出。2018年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乳制品样品合格率为99.8%,是抽检合格率最高的一类食品。其中婴幼儿配方乳粉抽检样品合格率达到99.9%。 产业集中度提高 “走出去”提升国际竞争力 经过70年的不断发展,中国乳品加工业实现了从微弱到强盛的跨越式发展。2000年后,乳制品制造业不仅总体规模增速很快,跨省区、集团化、上市成为明显特征,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白皮书显示,2018年,中国规模以上乳品加工企业587个,主营业务收入3398.9亿元,占食品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的18.5%。2018年,全国大中型乳品加工企业占企业总数的79%;其中6个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亿元,约占全国乳制品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的57%;排名前3位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约占全国乳制品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的49.8%;排名前2位的企业进入世界乳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排名前10,亚洲排名第一、第二。 自2010年开始中国企业走出去在新西兰投资奶业成功后,更多的中国企业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去在境外投资奶业。根据中国奶业协会调查,截至2018年底,中国共有17家企业在境外投资奶业。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奶业的国际合作和交流不断深化,中国奶业的发展与国际奶业联系越来越紧密,‘一带一路’建设为国际奶业的交流合作搭建起新的桥梁, 为中国奶业国际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路径,为中国奶业发展创造更广阔的空间。”刘成果认为,中国企业应把握历史机遇,积极践行 “一带一路”倡议,进行国际化布局,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到“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去投资奶业、技术交流、贸易合作,强互补、促融合、共发展。 自中国加入WTO和建立双边自贸区后,进口量快速增长。2018年中国乳品进出口总额、进口总额首次双双突破100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乳品新兴市场。 “到2025年,奶业实现全面振兴,基本实现现代化,奶源基地、产品加工、乳品质量和产业竞争力整体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这是白皮书中提到中国奶业的发展新目标。 对此,刘成果表示,中国奶业已高度开放。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奶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和更大的挑战,希望中国奶业工作者既脚踏实地,苦练内功,做好自身的工作,同时也放眼全球,拓展视野,吸收世界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国际竞争实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