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婴幼儿配方奶粉(以下简称“奶粉”)中是否应该添加香兰素,又在业内引发了一波讨论。借着这次机会,知食君请教了营养和食品安全领域的资深专家,希望能对宝妈们关心的问题做出详细解答。
到底什么是香兰素?知食君先给大家做个小科普: 香兰素,是德国两名博士发明的一种合成香精,又名草香素或者香兰酚,分为甲基香兰素和乙基香兰素两种,具有香荚兰香气及浓郁的奶香。目前,它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增香剂,在美国、欧洲和中国等国家都在使用,通常出现在蛋糕、冷饮、巧克力、糖果、饼干、方便面、面包等各种需要增加奶香气息的调香食品中。 因此,可以说,在我们生活中出现的香兰素,是一种普遍的存在,宝妈们大可不必闻香兰素就色变。 根据国家标准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规定,凡使用范围涵盖0-6个月婴幼儿配方食品不得添加任何香兰素,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中可以使用,但最大使用量为5mg/100ml。 通俗地说就是,1段奶粉(0-6月)不允许添加香兰素,但2段奶粉(6-12个月)和3段奶粉(1-3岁)是允许添加严格限量的香兰素。 #香兰素对宝宝有害?专家有话说 知食君也就一些常见的反对添“香”的观点,采访了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主任李继斌,希望他的见解能给大家一些参考。 误解一:“香兰素是一种兴奋性毒素,长期喝有香兰素的奶粉对宝宝身体有害,造成烂牙,损害肝脏。” 对此,李继斌主任从专业角度指出,国家对包括香兰素在内的任何一种食用香精的态度很谨慎,在使用要求上很严格,在应用于食品之前,会经过规范和科学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且要经过多次科学论证和针对动物和人群的理化试验,最后还要用数学模型推算,确定它的使用规则和各种场景下的添加量。 至于宝宝出现的挑食、偏食、龋齿问题,主要与家长在喂养和护齿上的不科学行为有关。 知食君也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迄今为止,世界卫生组织、美国食药监局、欧盟食品安全局和中国食药监局等顶级权威机构,都没有发布能够证明长期服用含有香精的奶粉对宝宝有害的报告。 再者,奶粉中添加香精行之有年,至今没有出现过一起关于宝宝因为奶粉里的香精而出现问题的案例和报道,因此,长期喝有香精的奶粉对宝宝身体有害的说法,缺乏证据支撑。 对于这个说法,李继斌主任则认为,宝宝出现转奶难的情况,跟奶粉中是否添加香兰素并无关系。 李继斌主任告诉知食君,味觉依赖是一种正常现象,大人、小孩都会在一段时间内较偏爱某种味道,突然换口味,都会产生一定的不适和抵触,但这种反应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强大。从生理上讲,人的胃肠道(包括口腔)的上皮细胞更新速度很快,一段时间后就会慢慢适应新的味道,不可能产生难以戒断的依赖。 另外,转奶,或是换口味,对每个宝宝来说都是味觉上的挑战。从纯母乳到奶粉、从奶粉到增加辅食,甚至是在两种均不含有香兰素的奶粉之间转换转奶,宝宝都会有一段时间的不适应期,需要慢慢引导。 误解三:奶粉应该坚持“该有的要有,不该有的最好不要有”的原则,包括香兰素在内的添加剂最好不要有,要保护孩子自然的口味。 李继斌主任认为,“母乳中该有的要有”,这个观点没有问题,但“不该有的最好不要有”,是对合理、科学使用包括香兰素在内的食用添加剂的误解和偏见。母乳中欠缺甚至不足的成份,在配方奶粉中可以人工合理添加。 他举例,维生素D在母乳中含量少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它具有防止佝偻病的作用,因此有些配方奶粉就人为添加了维生素D。如果按照上述观点,维生素D也不该添加,但很明显,不添加对宝宝的健康发育不利。 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孙宝国介绍,从国际范围来讲,一种高档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它添加食品添加剂的数量在40种以上。 而据知食君了解,由于多数是人工添加,奶粉中也会有母乳中不会有的“味道”,比如奶粉中重要的营养元素DHA是提取自海洋生物,天然有海腥味,标准内添加更多营养会更好,但腥味也会更明显,这种时候就需要香兰素等调和,改善口感。简单理解,就和咖啡太苦加糖加奶,饭菜太清淡加盐是一样的道理。 另外,有些配方奶粉中还会添加天然化合物的磷脂,能够提升配方奶粉的乳化、速溶、抗氧化等理化功能,它也和香兰素一样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 他认为,如果一定要反对(添加某种元素),最关键的是把依据找出来,明确无误地告诉消费者甚至相关部门,这样的反对有事实基础、有研究支持,而不是怎么有利于自己就怎么说,“这涉嫌误导消费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