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我国乳业产品质量安全取得巨大成就,乳制品质量安全继续保持稳定向好的发展态势,广大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的信心进一步增强,行业领军企业在品牌建设和国际化方面成绩突出。在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第二十三次年会上,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宋昆冈在《2016乳制品行业回顾及2017年工作重点》的报告中指出,今年,随着消费者信心的恢复,乳制品市场继续呈现稳定发展的好势态,行业要抓住时机,乘势而上,继续抓好产品质量提升,优化产品结构,大力发展适销对路产品,引导消费,扩大市场,打造中国乳品品牌,把乳业发展成强势产业。
(资料图片 来源于网络)
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进口量进一步增加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1—12月,全国共有规模以上乳制品企业627家,主营业务收入3503.9亿元,同比增长5.76%,利润总额259.9亿元,同比增长7.86%,销售收入利润率为7.4%。乳制品产量2993.2万吨,同比增长7.68%,其中液体乳产量2737.2万吨,同比增长8.53%,乳粉产量139.0万吨,同比增长-0.34%,婴幼儿配方乳粉产量约80万吨。2016年,乳制品产量前六位的省区是:内蒙古、黑龙江、河北、陕西、河南、山东。其中有5个省区处于正增长,只有陕西是负增长,特别是乳粉同比增长-15.46%。
2016年1—12月份,库存产成品总额87.75亿元,同比增长2.29%。库存产成品总额占销售总收入的2.5%,应为正常库存量,说明销售形势转为常态。2016年1—12月,全行业亏损企业亏损额为16.82亿元,同比增长-16.80%。行业亏损额与利润总额的比为1∶15.5。亏损企业亏损额与上年有明显降低。
2017年1—6月份,全行业乳制品产量1454.9万吨,同比增长3.12%;其中液体乳产量1328.9万吨,同比增长3.05%,乳粉产量60.9万吨,同比增长-2.34%。2017年1—6月份,行业主营业务收入1759.7亿元,同比增长5.71%;利润总额140.2亿元,同比增长3.73%,销售收入利润率为8.0%;库存产成品85.7亿元,同比增长3.70%,库存产成品总额占销售总收入的4.9%。总体评价,2017年上半年乳品生产销售增长乏力,企业经济效益低于预期。
2016年,行业的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伊利、蒙牛、光明、中国旺旺、石家庄君乐宝等前15家大型骨干企业的销售收入达2083.5亿元,占全行业的59.5%。
在乳制品进口方面,据海关统计数据,2016年1—12月,乳制品进口数量和金额分别达到230.86万吨和67.7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0.30%和10.85%。2016年进口乳制品金额占国内乳制品销售总收入的16.5%。其中,乳粉进口数量为60.42万吨,金额达14.7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0.41%和-1.89%;液体乳进口63.41万吨,金额6.40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7.81%和31.74%;婴幼儿乳粉进口量22.53万吨,金额30.7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5.19%和21.94%;乳清粉进口量49.73万吨,金额4.52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13%和-13.95%。乳清粉的主要用途是生产婴幼儿乳粉,进口量增加标志着婴幼儿乳粉产量增长,估计国内婴幼儿乳粉产量在80万吨左右。
2017年1—6月,共进口各种乳制品129.31万吨,金额43.7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5.50%和29.40%,进口乳制品金额占国内乳制品销售总收入的20.8%。
乳制品质量历史最好消费者信心逐渐恢复
2016年,在政府主管部门的严格监管下,在行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乳制品质量安全工作取得巨大成绩,产品质量继续保持稳定向好的发展态势,消费者信心进一步得到加强。
国家监督抽检结果报告显示:去年和今年上半年,国家监管部门抽检的32大类食品中,乳制品、婴幼儿配方乳粉合格率都是最高水平。
宋昆冈分析认为,2016年及2017年上半年,国家监督抽检质量不合格的产品,都属于偶发性的质量问题,不具有系统性、普遍性或区域性、局部性的风险。这些不合格发生的原因,既不是工艺问题,更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管理上的漏洞。
2016年,国家监管部门公布了对40家婴幼儿乳粉生产企业食品安全生产规范体系检查的结果。2017年上半年,公布了对8家企业体系检查结果。检查结果显示,所有企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缺陷、漏洞和不足。监管部门对所有被检查的企业都下发了整改通知,有的企业则被立案调查。这些问题主要有生产场所、设备设施未能持续保持生产许可条件;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部分检验项目检验能力不足、检验人员技术水平低等。
2016年,婴幼儿乳粉主流品牌质量大赛取得了好成绩。对25个主流品牌的1、2、3段产品,连续11个月抽检277个批次,样品数量1459个。2017年上半年婴幼儿乳粉主流品牌质量大赛,共抽检25个品牌,174个批次产品。抽检结果所有产品均符合国家标准,同时也均符合各自产品标签的明示质量要求。主流品牌婴幼儿乳粉质量稳定、可靠、优秀。
宋昆冈表示,根据国家监督抽检、主流品牌质量大赛和重点企业食品安全生产规范体系检查所发现的问题,协会将重点抓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抓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与执行。
第一,维护好食品安全生产规范体系的良好运行状态。建议各企业设置食品安全生产规范体系审计员岗位,定期全面检查规范体系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和排除风险因素,堵塞漏洞,修正错误,保证生产规范体系在良好状态下得到全面、准确的执行。同时协会在今年上半年,聘请生产规范体系审核专家,帮助企业开展合规性审核。
第二,坚决消除婴幼儿乳粉微量成分不达标现象。建议各企业结合配方注册工作,对所有的主要原辅配料中微量成分的本底含量进行筛查,摸清底数,特别是对出现过问题的微量成分。要充分注意到季节、地域、饲养方式变化所带来的影响,配方中应适当考虑提高添加量,增加保险系数;干法生产工艺,微量成分应在基粉生产过程中添加,并做到混配均匀。
第三,消除标签不合格现象。营养成分标签标示值不合格,是一个不应该发生的“低级”错误,也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2015年因标签标识不合格的占73%,2016年占到42%。这种问题的出现,是没有对相关标准条文的含义充分理解,营养成分含量标签设置不科学。建议结合配方注册工作,重新对营养成分标签进行设计,做到科学、合理、符合实际;各企业的产品化验报告单上,除了营养成分指标外,必须增设标签标示值指标内容。
引导消费扩大市场打造国际化品牌
宋昆冈认为,首先,要优化产品结构,大力发展适销对路产品。当前,引导消费、扩大市场的主要任务,一是让不能喝奶的人喝奶,二是让不习惯喝奶的人喜欢喝奶。
针对乳糖不耐受人群要生产低乳糖和无乳糖乳制品。对糖尿病人,要生产用无热量或低热量的糖醇类配料替代蔗糖的各种乳制品。
要培养不习惯喝奶人群的喝奶习惯,一是要生产功能型乳制品,通过添加功能性食品配料,赋予乳制品更多营养功能,而增加这部分人的食用需求。比如润肠功能;强化维生素、矿物质;增加健脑、软化血管功能;提升免疫力功能等。重点发展将这些功能融为一体的中老年乳粉、孕产妇乳粉、营养强化乳粉等。二是生产风味嗜好型乳制品,比如:咖啡味、可可味、果味等风味调制乳或调制乳粉。这一类产品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其次,普通乳粉生产企业应尽快向液体乳转移,增加液体乳生产。乳粉是我国基地型乳企的当家产品,但2013年之后国内乳粉产量一直处于负增长。2014年-6.39%,2015年-5.10%,2016年-0.34%,2017年上半年-2.34%。一些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
从发展前景来看,普通乳粉市场会继续缩小而不会扩大。所以,普通乳粉生产企业要尽快向液体乳转移。向液体乳转移,应以灭菌乳为主攻方向,包括纯乳、调制乳和发酵乳。现在,灭菌乳的设备、包材既有进口,也有国产,工艺成熟、技术可靠、价格便宜,完全能够保证转型的成功。最近,《浓缩原料乳》行业标准发布,乳粉企业也可以生产浓缩原料乳,作为原料供应奶源不足的企业。
最后,注重发展大众消费产品和家庭消费包装。近年来,液体乳趋向“高端”化发展,“高端”必然高价,高价只能是少数人消费,销量有限。要注重量大、面广的大众消费产品发展,这是扩大消费的基础,也是广大消费者所期盼的。比如,近来一家企业生产的一款“透明袋”纯牛奶十分火暴,原因就是适合大众消费特点。
宋昆冈介绍,中国乳业近年来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伊利集团、蒙牛雅士利、光明在新西兰建设生产基地;圣元在法国建设生产基地;澳优在荷兰、澳大利亚建设生产基地;飞鹤在加拿大建设生产基地等。这些企业在当地设厂,使当地奶农的牛奶能卖个好价钱,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深受当地人民及政府的欢迎。生产的乳制品运回国内销售,不与当地企业争夺市场,为国人提供质优价廉的乳制品。这充分体现了互利、双赢的宗旨。他们是中国乳业“一带一路”的先行者、探路者。
宋昆冈指出,打造中国品牌形象,弘扬中国乳品,是乳业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中国乳业要发展成强势产业,就一定要有代表品牌,要有世界知名品牌。实施“中国乳品品牌”培育计划是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本年度重要工作之一,协会将举办“中国乳品品牌发展论坛”、中国乳品品牌推介会等活动。同时也希望各企业发挥自身的能力,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宣传,打造一批家喻户晓、叫响世界的“中国乳品品牌”。
宋昆冈强调,在我国,乳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年增长率一般在5%—10%左右。这些年来企业的发展壮大,靠的是市场的拓展和扩大,而不是市场占有率的争夺。只要市场的蛋糕做大了,每个企业都会得到发展。希望乳品行业,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拓市场。本报记者谷秀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