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2月9日电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保障有效供给、确保食品安全一直是相关部门及大众关心的问题。而牛奶,作为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营养品,它的安全也一直受到关注。那么,什么样的牛奶才是安全的?如何保障牛奶的安全? 木无本则枯,水无源则竭。如果没有好的牧场和奶牛,那牛奶就成为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而,世界各地畜牧业的发展,都会因地制宜地对奶牛品种进行改良、探索更高效的牧场运作方式,这对牛奶品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国也不例外。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给予了重点阐述,将其视为农业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可见,规模化、集约化牧场的建设对于奶源的安全何其重要。正如近日央视纪录频道热播的纪录片《透视牛奶》里所讲述的那样,一个好的牧场需要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将奶牛当做宝宝一般,悉心照料它们的生活起居。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奶源的高产与高质,从源头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现代化加工工艺确保牛奶安全与营养
在伊利看来,牛奶从牧场到达消费者餐桌之间,加工工艺的安全性尤为重要。现在,市面上的牛奶主要分为常温奶(UHT奶)和巴氏奶,其区别主要在于加工工艺的不同。巴氏奶采用低温杀菌、冷藏保存的方式解决了食物的短期保存问题,借此牛奶可以在4℃以下的环境中保存2-4天;常温奶采用高温杀菌、常温储存的方式解决了食物的长期保存问题。经过超高温瞬时灭菌的牛奶,达到商业无菌状态,再配合无菌密封灌装技术,便可以在常温下保存45天到6个月。由于常温奶杀死了细菌且无需依靠冷链,因此安全、便捷。 其实,常温奶的普及,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充足的优质牛奶产品,更缓解了广大边远山区和非牧区居民的饮奶难情况。2015年1月在北京召开的乳品营养与健康研讨会上,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华中农业大学的杨利国教授也表示:“我国牛奶主产区位于北方,而大量消费市场在南方,只能通过发展运输半径大的常温奶进行‘北奶南运’,才能解决全民饮奶的问题。”截至2015年,我国人均奶类消费量折合生鲜乳达到36.1公斤,比2008年增加5.9公斤,但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这个数字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牛奶,虽只是我国国民生活的一个侧面,但牛奶的质量与安全却关系到全国人民的身体健康,更关系到下一代的成长。因此要继续发展常温奶、发展现代化乳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