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国际热点

牛奶又双叒叕被倒掉了——乳业之殇,中美交出不同答卷

时间:2020-05-10 |来源: | 阅读:|
我要分享

疫情导致需求锐减,倾倒牛奶再次在美国上演

四月份以来,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国的影响持续加深,美国各地农场再次上演大规模倾倒牛奶的场景。在威斯康星、密歇根、宾夕法尼亚等牛奶产区,奶农陆续把牛奶倒入下水道、池塘、农田。巨大的浪费,看着令人无比心疼。

美国最大的乳制品合作社美国奶农联合会(Dairy Farmers of America)估计,目前美国奶农每天倒掉约14万吨牛奶。而据国际乳制品协会估算,倒掉的牛奶约占美国牛奶总产量的5%。如果未来几个月疫情不能好转,这一数字或将翻番。

牛奶被倒掉,主要是因为疫情导致下游订单急剧减少。据统计,正常情况下,服务行业的消费量占美国牛奶产量的42%、奶酪和黄油产量的50%以上。在美国,有很多乳品企业是完全面向商业客户的。疫情爆发以来,学校、餐厅、酒店和办公场所关闭,导致各种乳制品需求骤减。

然而,牛奶生产并不能说停就停。美国牛奶生产商联合会(National Milk Producers Federation)副主席Alan Bjerga表示:“牛奶就像一种每天收割的作物。当一头奶牛进入产乳期之后,它不可能像水龙头一样说关就关。因此,牛奶生产行业很难对危机作出快速响应。”

为什么倾倒牛奶格外受关注?

其实,除了牛奶之外,其他农产品也受到了疫情的冲击。因为来自餐饮行业的订单减少,很多蔬菜种植农场不得不销毁数百万磅计的蔬菜,把它们掩埋在地里。

但是,比起其他农产品,倾倒牛奶总是格外受到关注。因为在大多数中国人的记忆里,牛奶被白白倒掉,是课本里讲的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的标志。而农场主宁可把牛奶倒掉,也不送给穷人,则是资本逐利、冷酷无情的象征。

现在,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对倾倒牛奶有了新的认识。当市场需求旺盛,牛奶价格上涨,奶农自然会扩大养殖、提高产量。而当产量超过市场需求,产品自然就会出现过剩。

牛奶保鲜期短,无法长期存放。如上文所说,牛奶一旦进入生产周期,根本不能说停就停。每天都有新的牛奶生产出来,被占用的存储设施必须及时腾空。此时把过剩的牛奶倒掉,几乎是唯一的解决方案。

那么,无论是美国的农场主,还是中国的奶农,为什么不把多余的牛奶送给穷人呢?很简单,因为把牛奶倒掉,损失的只是牛奶自身的成本。而联系慈善机构、打包运输牛奶,需要追加额外的成本。更何况,牛奶不像其他食品,是否污染变质无法直观判断。在捐赠的过程中,谁负责保证食品安全?谁来承担这个责任?

经济学家还曾假设过一种极端情况。不考虑上述现实因素,理论上可以把牛奶无偿赠送给穷人。但是,穷人完全可以把免费得到的牛奶,以市场价的一半卖出。如此一来,市场必须跟着降价,最终导致整个行业入不敷出,无以为继。

牛奶被倾倒,美国和中国分别如何应对?

倾倒牛奶,意味着农牧业面临困境。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这都是不可轻忽的大事,必须采取措施,妥善应对。

如上文提到,美国有很多农场联合会、合作社等机构。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他们联合起来不断给国会施压,通过了一些农业支持法案。例如,危机爆发时,美国政府应按照养牛数量向农场主发放补贴,并高价收购过剩的奶酪和黄油产品。

这真是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吗?如此一来,农场主只会变本加厉,拼命提高奶酪和黄油的产量,导致市场供给更加过剩。更有甚者,养奶牛只是为了领取补贴,而不是为了卖牛奶,从而导致更多牛奶被倒掉。于是,牛奶行业陷入了一个荒唐的恶性循环。

有趣的是,近100年过去了,当疫情导致不亚于经济大萧条的危机再次爆发,美国政府的应对方式还是一如既往的简单粗暴。4月17日,特朗普政府宣布,为帮助美国农牧业渡过难关,美国农业部将拨款190亿美元,其中160亿美元会直接发放给农场主,另外30亿美元用于购买肉类、奶制品、蔬菜和其他农产品,以及资助为穷人和失业者免费提供食物的“食物银行”。

评论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此次拨款,主要受益者仍是那些大规模、实力雄厚的农场主,而用于救助穷人的资金远远不够。另一方面,得到了补贴的农场主不再急着将他们的产品送上货架,反而导致市场供应出现短缺。

一言以蔽之,这就是西方自由市场经济的缺陷。当供应与需求失衡时,政府无力对产销各环节进行干预调节,只能发钱补贴,不仅治标不治本,还可能导致情况进一步恶化。

那么,中国是怎么做的呢?首先,伊利、蒙牛、光明等大型乳企在疫情期间纷纷承诺不拒收原奶,并及时调整生产线,将不易保存的鲜奶制成奶粉。但是,仍有很多中小型企业无力履行这种承诺。要解决这个问题,只靠企业是不行的,还需要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我们应当认识到,市场需求锐减,并不意味着这些需求完全消失了。比如说,学校停课、工厂停工导致牛奶订单减少,但是学生和工人待在家里,仍然要喝牛奶。很大一部分牛奶需求仍然存在,只是渠道发生了转移。因此,我们需要解决的,是一个供应链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各地的扶贫举措或解决滞销方案,越来越多地把目光放到了供应链上。简单来说,由政府发挥强有力的调控作用,搭建有效平台,打通供应链各环节,帮助供求两侧完成匹配。

快消视界不久前曾发表过一篇文章《你“鄂”了吗?为湖北拼单——小龙虾保质期有没有问题》,报道了央视主播朱广权和网络红人李佳琦直播为湖北带货的活动。在这场直播中,最受欢迎的小龙虾在10分钟内卖出17万份,累计销售额超两千万元。这就是政府搭建平台、打通供应链的一个成功案例。

在政府的推动下,近年来国内各大电商的生鲜物流业务纷纷参与扶贫助农。比如阿里巴巴率先发起爱心助农计划,在海南落实了数字供应链,组织产区农民采摘、分选,天猫生鲜商家在线销售,菜鸟物流确保全国专线运送。截至3月10日,淘宝爱心助农专区累计售出超过10万吨滞销农产品。

与此同时,京东为云南楚雄、玉溪3000亩滞销鲜花配置了供应链和仓储系统,紧急上线“鲜花助农”专场营销。截至3月10日,京东已帮助花农售出鲜花超过百万支。

当然,任何过程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如果说“电商的最后一个堡垒是生鲜”(今日资本创始人徐新的观点),那么牛奶可能就是这个堡垒的最后一道难关,因为牛奶的保鲜和食品安全比其他农产品更难把控。但在中国,没有什么难关是无法攻克的。在过去几年里,目睹了互联网、新零售行业一个个创新奇迹的诞生,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拭目以待呢?
 

(编辑:admin)
网站介绍  |   网站声明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投稿专用邮箱:641127778@qq.com| 技术支持:牛奶网
Copyright 2022 中国牛奶网 版权所有 本站申明:本站部分资料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将其删除!
中国牛奶网,牛奶行业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