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国际热点

中荷为共建乳品产业链安全“向前看”

时间:2016-11-01 |来源: | 阅读:|
我要分享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孟素荷理事长向荷兰乳业协会赠送纪念品

为学习和借鉴荷兰乳品产业发展和产业链安全管理经验,提高我国乳品工业企业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加速推进我国乳品产业发展,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与荷兰乳业协会主办,荷兰皇家菲仕兰公司协办的“第三届中荷乳品产业链食品安全保障研讨会”于2016年9月19日在荷兰召开。此次学会组织国内乳业权威专家赴荷兰,就荷兰乳品产业链安全及中荷乳业的合作与发展进行了分享与研讨,并组织代表团进行了深入的考察交流。

中荷乳业论坛——

构筑乳业合作共进桥梁

“中荷乳业论坛”前两届分别在荷兰和中国举办,今年已经是连续第三届召开,为促进两国乳品产业的交流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9月19日,研讨会在瓦赫宁根大学创新中心召开,本次研讨会由学会邵薇秘书长和荷兰皇家菲仕兰国际乳业开发总监尚昊哲先生共同主持。学会理事长孟素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张守文、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任发政、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马冠生、国家乳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姜毓君、荷兰乳品协会执行会长Tjeerd de Groot等中荷两国专家出席本次会议。

第三届研讨会旨在延续和深化前两届研讨会的成果,更加务实地分享和研讨当前中国乳品行业最新动态及与荷兰模式的比对和借鉴。研讨会上,来自荷兰乳制品领域的知名专家就各自在乳品健康与质量方面专业的经验进行了分享。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任发政教授介绍了中国乳制品工业的现状与发展方向;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马冠生教授分析了中国营养政策对乳制品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合理建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张守文介绍了我国对婴幼儿配方乳粉市场监督抽检的最新情况;国家乳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姜毓君教授详细解读了我国婴幼儿配方乳粉注册管理办法。

来自荷兰乳制品领域的知名专家则就他们在乳品健康与质量方面专业的经验进行分享,瓦赫宁根大学Kasper Hettinga先生介绍了荷兰乳品深加工的技术与产品;荷兰乳业协会负责人Tjeerd de Groot先生详细介绍了荷兰乳制品领域的合作模式;荷兰皇家菲仕兰质量事件和危机管理总监Geke Naaktgeboren-Stoffels女士与大家分享荷兰乳品监管模式及政策制度。

学会理事长孟素荷在会上谈到,自2014年在荷兰瓦赫宁根大学举办首届中荷乳业论坛以来,中国乳业两年间已走出谷底,有了重大进展和突破。荷兰作为中国乳品进口最重要的国家之一,乳制品工业发展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具有140多年传统的荷兰乳业管理的先进理念及养牛户共担风险的荷兰奶业发展模式,对中国乳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借鉴。荷兰皇家菲仕兰全球首席执行官郝瀚思表示,中荷双方的乳业交流将有助双方互相学习对方所长,因此他特别用并不流利的中文强调,中荷两国乳业要“人心齐,泰山移”,为共同发展好两国乳业,一同“向前看”。

参观与考察——

全方位了解荷兰乳品产业

学会此次组团参访除了召开“第三届中荷乳品产业链食品安全保障研讨会”,还安排了代表团就荷兰乳业从牧场到工厂、从研发到检测的全程参观。作为活动组织方,荷兰皇家菲仕兰国际乳业对来自中国同行给予了极大的开放,使得代表团对于荷兰乳业的每一个关键环节,都进行了深入的了解。

研究中心——以创新与实践为核心 本次研讨会的地点就选在素有“食品硅谷”之称的瓦赫宁根大学的创新中心内。这也成为研讨会后,代表团们参访的第一站。这座创新中心是由菲仕兰与瓦赫宁根大学研究中心共同创办的。瓦赫宁根大学研究中心的优势在于采取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研究方式,非常重视与其他学科和社会领域的合作。致力于知识开发、人员培训,帮助政府和私营企业应用最新的食品生产相关的知识。主要研究的领域聚焦在健康、安全、可持续性食品及食品生产。而荷兰皇家菲仕兰创新中心的成立旨在促进研发机构内部协作,提升创新能力。

在创新中心,来自国内的专家们首先被吸引的是整个中心的设计理念,简洁、明亮、大方,从颇具带入感的围栏式的牧场介绍到现代化的牛奶营养与产品创新的动态演示,处处体现着务实与创新的风格。在这里可以看到菲仕兰在欧洲市场上超过百种的乳制品摆满了整整一面墙,体现了创新中新的扎实的积淀;也可以透过几扇透明的玻璃,看到整洁的中试车间,这是创新中心最重要的部分,更多新产品的实践在这里完成从技术到产品的转化。这也是菲仕兰可以确保随着不断改善自身专业技能,提高产品质量,专业技术始终位于行业最前沿核心保障。

家庭牧场——风险共担的品质保障 农场是实现安全健康美味乳制品的第一步。关注产品安全与质量首先从关注奶牛食用的牧草和其他饲料开始。此行菲仕兰公司特别安排代表团参访了一家当地有代表性的家庭牧场。作为全球第六大的乳品企业,菲仕兰公司与奶农之间以合作社的形式,建立了名为“Foqus地球”的质量保障与风险共担的体系。奶农负责为公司提供高品质的牛奶,这意味着,他们不仅是奶牛的养殖者和牛奶的供应者,他们还是公司的股东,这样紧密的关系,不仅使奶农对于牛奶品质与安全有了风险共担的意识,而且也起到了原奶价格的平衡作用。

代表团所参观的这个家庭牧场由一对中年夫妇经营。他们辛苦地经营着牧场,也期待着在退休时可以得到丰厚的回报。而在“Foqus地球”的体系中,奶牛、环境、牛奶、生产工艺这四大要素是保证奶制品高品质的关键。因此,牧场的主人需要有丰富的经验与知识,他们是管理者,能够保证现代农场中的一切程序正常有序运行,这包括牧场管理、饲料生产、牲畜照料、机器人挤奶和自动喂料。在牛奶进入罐车运送至下一生产环节前,奶农必须对牛奶的质量与安全负责。而菲仕兰公司也会在奶牛的健康、福利、用药和可追溯等问题上,与奶农合作,以最大程度地协助牧场主管理配料、动物健康和产奶工作。

奶酪工厂——“传统食品工业化”典范 奶酪是欧洲居民饮食结构中最重要的传统奶制品之一,有着悠久的生产历史和消费传统。此次参访,菲仕兰公司也特别挑选了公司旗下最有特色的奶酪加工厂向代表团开放。这是家有着几十年生产历史的工厂。工厂并没有恢弘高大的厂房,但是内部设置却实用且紧凑。在走廊的一扇厨窗中,陈列着历年来工厂生产的产品在奶酪大赛中所获得的奖章,向访客们诉说着自己的骄傲与辉煌。

“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同时也有着高度的管理水平和自动化程度。”这是参观后所有代表的共同感受。整个工厂在生产环节几乎看不到一个操作人员,一切都是按部就班地运转着。而最有特色的是在奶酪成型后,运送奶酪的并非是传送带,而是盛满卤水的水槽。这样有创意设计,让奶酪可以高效、安静、柔顺的传送,大幅降低了损耗与能耗。难以想象的是,代表团看到的其中一条生产线,距今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了,依旧高效运转着。

这样一个有着良好管理规范和自动化水平的工厂,可以说是欧洲“传统食品工业化”的一个典范。它同样得益于菲仕兰公司制定的Foqus食品安全与质量体系的指导,对变更控制、良好卫生操作规范、良好生产操作规范、追溯与追踪、危机管理与供应管理等设置了一系列指标,以确保生产工艺具备卓越的稳健性和超强的搞故障能力。同时,公司的实验室不仅负责检测工厂的产品,还致力于生产工艺改善和生产线创新。

检测中心——产业链安全最高效的保障体系 在参访了农场、工厂、创新中心之后,代表团最后一站来到了位于荷兰聚物芬的Qlip实验室。在这里,来自国内的专家与实验室的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这里有很多国内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Qlip所展示出的,是一套高效的乳制品产业链安全保障体系,在菲仕兰公司的协调下,实验对来自中国的专家们完全开放,让大家深入了解到整个荷兰乳品产业链安全管控的每个细节。

Qlip的化学和微生物实验室每年处理超过40万份样本。尤其包括鲜奶和用于生物样本检测的牛奶,以及奶酪、黄油、粉体和液态乳制品以及婴幼儿营养产品等。Qlip的这些检测在荷兰国内和国际上都有着认可和认证。在常规的实验室分析方面,Qlip每年要分析 230多万个牛奶样本的成分和质量,同时Qlip还负责牛奶运输期间的卫生检查。牧场主和畜牧动物优化组织的政策大部分在动物层面都依赖着牛奶分析后出来的数据。Qlip年度在这方面将分析超过120万头牛和羊的奶样品。此外,每年在整个行业链里还为了食品安全以及质量进行超过12500次的审核以及评估。如此大量的检测,使得Qlip的运转更像一座现代化的工厂,流水线般的批量检测成为荷兰乳品产业链最高效的保障。

学习与借鉴——

荷兰乳业的成功之道

目前,在荷兰有62家乳品工厂,18000名奶农,160万头奶牛,120万公顷的牧场。其牧场面积占荷兰总国土面积的28%。2015年荷兰乳业的生产总值达到102亿元,其中乳业60亿元,奶牛牧场42亿元,乳制品出口值达到66亿元,创造了60000个就业机会,对于荷兰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达到了9%。

通过短短几天的交流与访问,代表团的专家均表示,这次访问不虚此行,荷兰乳业在品质保障与产业链安全方面有很多值得国内学习的地方。特别是他们的一些先进方法与理念,对于中国乳业的发展将是很好的借鉴。

资源优势与互信互利机制 荷兰乳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气候、牧场、水源,这些都是其乳业发展的基础。同时,以合作形式建立的牧场与企业之间的互信互利的机制,也成为促进乳业发展的关键。企业与牧场主之间除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还会为牧场主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与培训,从而使他们掌握更先进的管理知识和技术。这是一种稳固的双赢机制,有效地提升了生奶的品质。

根据多年来的理论研究、实践检验与市场磨炼,合作社发现平均规模为 50~100 头牛左右的中型家庭牧场最有利于生产,并与荷兰各草场的最佳载畜量相适应。在奶牛场和奶牛数量减少的同时, 奶牛生产水平大大提高, 牛奶产量仍能保持在欧盟限额所规定的水平。这说明单产水平得到提高,“实现了奶业生产由原来的规模数量型生产模式发展为质量效益型生产模式的转变”。这种适度规模的中型农场是能够达到效益最高、同时又最为环保的模式。

更重要的是,中型农场为主的合作组织形式体现了自由人的自由联合,为合作社的长期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石。除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之外,这种组织形式同时也实现了社会效益的长期最大化。规模过大的农场,体现的往往是资本方面的利益, 短期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代价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恶化。

产品可追溯形成有效监督 纵观荷兰乳品产业链,可以看到在每个关键点都会建立起有效的监督机制,并最终形成可追溯的数据链。在牧场每头奶牛的耳朵上都佩带黄色标签,这是强制性规定。标签上有每头奶牛一生都独一无二的代码,便于跟踪追溯奶牛的生产与健康情况。而在生奶的收集与运输环节,牛奶样品加装了连接GPS系统的芯片,从而关联到奶罐车,这样有助于开展准确追踪和追溯,持续检索牛奶地点、时间、分析数据和其他重要细节内容。

在生产方面,以菲仕兰为例,公司实验室负责对各工厂生产的成品和半成品以及所用配料进行分析。确定产品的稳定性,并检测产品中是否存在污染物、重金属和放射性物质,所涉及的检测分析超过200种。同时在产品生产和配送过程中力求避免出现问题。尽管已做好相关预防措施,倘若产品出现问题,菲仕兰公司将能够能过可追溯系统,快速查找出问题发生在哪里。目前,欧洲法律规定应在4个小时之内鉴别出所有可能存在问题的产品,但是菲仕兰公司建立了更为严格的时间限制。通过每个批次的所有相关生产数据,包括日期与时间、牛奶和其他原料的来源、生产条件。借由每个产品附带的产品代码,菲仕兰公司可以实现对问题产品的正向与逆向追溯。

通过追溯的方式可以降低出现问题对客户以及企业自身的不良影响。菲仕兰公司要求每个工厂每年进行一次跟踪与追溯演练,证明在规定的时间内可提供所需信息,同时对员工进行定期危机管理培训,并在跟踪与追溯方面,进行不断改善。

检测技术智能化、全覆盖 荷兰乳业历经上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成熟而有公信力的自检和第三方检测体系。这些检测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并且与可追溯链条上的数据相对应。信息技术的不断改进使得检测技术已实现智能化和全覆盖。

例如菲仕兰公司负责检测的实验室也充当所有生产车间的备份知识中心,特别是食品安全与质量查询。部分质量和安全检查工作在实验中心进行,另一部分则在各个生产工厂分散进行。实验中心每年分析总数超过一百万,其中70%为微生物分析、23%为化学分析、7%为感官分析。

除了企业自查,由Qlip检测中心所建立起来的第三方检测体系也在确保荷兰乳品产业安全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Qlip覆盖了整个荷兰全境农场和工厂,可以说,在荷兰全境的生奶和奶制品都会经过这家检测机构检测。Qlip检测中心每天要检测5~6万份牛奶样本。经过Qlip专门培训的收奶车司机在每个牧场都必须采一个样本,采样本的容器像一个试管,它的底部有一个黑色圆纽扣状的GPS芯片,能对牧场进行定位,如果样本检测出来有问题,就能知道是哪个牧场产的奶。

为了保证检测的数据都是准确的,进入实验室的每个样品还会进行复制。比如如果检测出抗生素,会再拿复制品检测一次,而且会再次细检,看看检测出的是哪一种抗生素。如此严格和智能化的检测,也确保了牧场主和生产企业会严格执行质量管理标准,避免出错。因此统计数据显示,荷兰的每一个牧场平均每40年,才会出现一次质量事故。

可持续发展的先进自然观 在此次参访过程中,让来自中国的专家感到耳目一新的是,荷兰乳品产业正在执行着更先进的发展理念。他们不仅强调对产业链安全的全程管控,而且将可持续发展的先进自然观融入到产业发展当中。

在荷兰乳业协会的(NZO)的倡导下,目前荷兰正在推广可持续性乳业链项目。荷兰乳业专家们认为,乳品是健康和可持续饮食的一部分。预计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100亿,需要更多的食品来维持人类的发展,而乳品扮演着一个为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提供高蛋白质食物和营养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荷兰乳业选择的未来就是以土地为主的奶牛养殖,物场为家庭企业,而在草原上放牧是标准。

为了推进可持续奶业链的建设,荷兰乳业制定了明确的发展目标。首先从能源上,要减少20%的温室气体排放,将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提高到16%,并提升2%的能源效率;其次要持续改善动物福利,通过负责任的方式使用抗生素、延长母牛平均年龄6个月;三是维持在放牧的标准;四是维持生物多样化以及环境。

在荷兰所制定的可持续奶业链中,动物福利一词显得尤为突出。标准要求牧场主保证每头奶牛的草原放牧时间每天达到6小时,每年不少于120天,以享受足够的阳光和青草。也许正是这样的可持续的自然观,使得荷兰乳业与2005年相比,每公斤奶少用了25%的能源。在农场数和奶牛总量都下降的情况下,生奶的产量和品质反而得到提升。

结语——

为共建乳品产业链安全“向前看”

经过“第三届中荷乳品产业链食品安全保障研讨会”的交流与访问,来自中国的代表团感到此行的收获颇丰,而且意义重大。中荷两国未来在乳业发展上还有很大的合作空间。特别对于中国乳业而言,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之后,乳品行业经历了涅槃重生,特别是近几年,实现了重大发展和突破。首先,中国政府对乳品尤其是对婴幼儿奶粉的监管力度,已与国际接轨,管理愈加严格、有效;其次,中国食品安全水平稳中向好,乳品产业链的建设尤其是乳粉加工部分的生产装备与水平,快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第三,2015-2016年,中国国家抽检奶粉合格率达到99.6%的安全水平。

正如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在此次论坛上所指出的,“中国政府、科技界与乳品企业的着力点已向乳品加工的前端延伸。国产奶牛的养殖从追求数量向提升优质养殖、提高单产的模式前进。中国乳品行业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走过,中国消费者的信心在恢复中。”

“乳品是中国进口食品中进口量最大的品类,进口量仍在持续增长。而当前在中国乳品行业最令各方关注的,是相关法规与标准的制修订,这关系到诸多中外企业的现在与未来。”孟理事长强调,“未来中国乳业将更多地向荷兰乳业取经,在奶源基地建设与产业发展模式、信息化建设与全程可追溯体系、营养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学习荷兰乳业的先进之处。”

可以预见,通过这次研讨会,未来中荷乳品企业将会在产品创新、标准法规、技术培训和市场拓展等诸多方面开展全面而深入的合作,为共同建设一条让政府放心、让消费者安心、让奶农开心的乳品产业链“向前看”。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供稿)

代表团在瓦赫宁根大学乳业创新中心合影

中荷乳业论坛上来自中荷两国的乳业专家在认真听取报告

(编辑:admin)
网站介绍  |   网站声明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投稿专用邮箱:641127778@qq.com| 技术支持:牛奶网
Copyright 2022 中国牛奶网 版权所有 本站申明:本站部分资料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将其删除!
中国牛奶网,牛奶行业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