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乳企的2020年业绩出炉,疫情下奶酪、奶油等专业乳品的爆发成为各乳企业绩中的一大亮点,包括恒天然、妙可蓝多(600882.SH)、伊利股份(600887.SH)专业乳品业务均增速可观。在业内看来,疫情下加速了乳业消费从“喝奶”到“吃奶”的转变,而未来的竞争关键则是渠道下沉和应用研发的比拼。 疫情下奶酪卖火了 财报显示,有着“国内奶酪第一股”的妙可蓝多2020年实现收入28.5亿元,同比增长63.2%,净利润5926万元,同比增长208.2%,其中奶酪业务实现收入20.7亿元,同比增长125.2%。 从分项看,核心产品即食类奶酪产品收入14.7亿元,同比增长165.8%,家庭餐桌系列和餐饮工业端产品也都实现了快速增长,前者实现收入3.3亿元,增长108.8%,后者虽然受疫情影响,全年仍完成2.72亿元收入,同比增长29.9%。 而2021年第一季度,妙可蓝多营收9.5亿元,同比增长140.58%,净利润同比大增215.6%,为3202.9万元。 2020年国内最大的乳企伊利股份也重点切入奶酪等专业乳品领域,一方面推出了“东方灵感”和“环球甄选”两个专业乳品系列品牌;另一方面则同样在儿童奶酪、零食奶酪等即食产品领域发力,年报显示,2020年伊利奶酪产品总营收同比大涨812.6%。
而占据国内奶酪等专业乳品市场“半壁江山”的恒天然公司2021年半年财报也显示,其大中华区上半财年实现收入30.6亿新西兰元,而餐饮服务业务即贡献了9.7亿新西兰元的收入,同比增长约9%,调整后息税前利润增长至2亿新西兰元,增幅达到63.7%,毛利率也提升了近8个百分点。
恒天然集团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周德汉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2020年专业乳品的增长一方面来自于消费者的需求的变化,疫情发生后,更多消费者选择在家烘焙等,黄油、奶酪、奶油等销量明显提高,在疫情影响好转后,销售依然维持着双位数的高速增长;而另一方面,则来自于乳脂升级带来的增量带动,随着消费升级,消费者开始追求更好的口感和营养,也倒逼市场开始更多使用乳脂产品而非植物脂肪。 以烘焙行业为例,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国内烘焙行业2020年市场规模为2081亿元,虽然没有准确的数据统计,但出于成本控制的考虑,使用氢化植物油和棕榈油的产品的比例并不在少数,因此未来乳脂替代空间可观。 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近几年来国内液奶增速滞涨,各乳企也在寻找突破口,从消费趋势上,国内乳业消费也在“由喝到吃”转变,虽然目前国内奶酪、奶油等市场规模还不是很大,但增速较快,且属于高毛利品类,对支撑乳企利润增长有大的帮助,也成为乳企重点发展的方向之一。 市场仍在增量扩张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大量乳企进入专业乳品市场淘金,竞争也在快速加剧,而渠道下沉和应用研发成为竞争的关键。 恒天然大中华区餐饮服务部副总裁戴俊琦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专业乳品还是一个增量市场,市场扩展是增长的重要一环,截至2021上半财年,恒天然的餐饮服务业务正在加速渠道下沉,目前已经覆盖372个中国城市和7.8万个餐饮网点。 同样,妙可蓝多也在加快3-4线城市的渠道下沉,2020年,通过持续的渠道下沉,妙可蓝多经销商总数增长985家至2626家,也成为其收入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戴俊琦看来,目前专业乳品渠道下沉的难点并不是基础设施够不够完善,而是下线市场消费者的认知不足和市场规模尚待开发,但随着餐饮连锁、烘焙连锁、饮品等品牌的渠道下沉,也逐步带动了三四线市场的专业乳品的消费和市场的扩容。 另一方面,宋亮认为,虽然专业乳品市场还在增量扩张阶段,但竞争的激烈程度并不亚于传统乳制品市场,而竞争方式也有不同,比拼的除了品牌和成本,更侧重于对最新消费趋势的洞察和创新产品的落地,并不仅仅是卖原料。 2021年4月下旬,恒天然刚刚对广州应用中心进行了升级和扩容,后者主要负责向华南9省区提供餐饮解决方案,根据计划,恒天然有意在短期内对上海、北京和成都的应用中心进行整体升级,今年还计划在武汉兴建新的应用中心,以巩固华中市场,后者也是蒙牛专业餐饮的核心工厂所在地。2021上半财年,恒天然即开发了近120种以奶油和奶酪为主要原料的创新乳品应用投入市场。 而根据计划,妙可蓝多也将继续推进中餐类奶酪产品应用开发,布局中餐市场,填补空白市场,有效推进“决胜终端,引领中餐”战术实施。 据业内预测,目前国内专业乳品的市场规模已有200亿-300亿元,并且还在快速扩大。 根据中国奶业协会统计,2020年,国内人均奶酪消费为0.23公斤,2019年美国和欧盟的奶酪人均消费分别为17.48公斤和18.29公斤,与日韩市场的人均消费数字相比也有较大的差距。
在周德汉看来,目前国内专业乳品市场还有很大的增量空间,因此可以容纳更多的竞争对手,当务之急是大家如何共同创新做大市场蛋糕,还远未到存量竞争的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