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和2014年以来国际低价原料奶的冲击,国内奶牛养殖业持续萎缩正成为不争的事实,原奶行业上市公司的业绩不断下滑、奶牛存栏量的持续下降也对中国奶业安全形成一定冲击。 国内奶业振兴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快,相关支持政策也越来越多。2018年12月,农业农村部、发改委等9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奶业振兴的若干意见》中,关于支持加工企业反哺奶农、整顿生鲜乳收购秩序、加快确立奶农规模化养殖的基础性地位等内容,就被业界大力推崇。 去年6月的时候,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其中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养殖场(户)建设加工厂,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这一举措也被业界认为是奶牛养殖业走向振兴的一个重要路径,将对中国奶量的恢复性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记者梳理发现,2018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多个地区的生鲜乳收购价格呈现明显的上涨趋势,上游企业的经营压力逐渐减小。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的一号文件中,“实施婴幼儿配方奶粉提升行动”这一表述首次被提出。乳业专家王丁棉称,若这方面得到落实,消费者的信心乃至行业从业者的信心都会提上来,进而成为振兴与发展奶业的重要动力。 振兴中国奶业关健在两头,一是抓好上游奶牛养殖业,保证足够供应市场所需的奶源;二是抓好下游的乳品流通,重点也在于恢复与提高消费者对国产奶的消费信心及信任度。 我国乳制品行业处于转型发展期,人均消费量低于日本、韩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在棚改货币化及供给侧改革带来低线区域消费能力提升、人口结构逐步老龄化、线上电商销售快速放量以及乳企竞争促销降价的趋势下,我们判断未来5年乳品消费量将维持5%的复合增速。同时在各大乳企持续进行产品结构化升级的催化下,乳品零售单价将保持年均3.5%的增长。综合量价来看,未来5年我国乳制品行业销售额复合增速将达到8.68%的高个位数水平,总的销售规模有望超过5400亿。 国际原奶供给充足,总体需求增长小于产量提升,预计国际原奶价格短期维持低位。国内奶牛存栏数及原奶产能下滑明显,2017年分别下滑6%和1.59%。同时玉米、苜蓿等奶牛饲料价格高位上涨,拉升奶牛养殖成本,奶农补栏扩产意愿下降,国内原奶产能难以满足下游消费需求。原奶的供不应求促使奶价上涨,但由于进口大包粉价格低位压制,我们判断2019年国内奶价将呈现温和上涨,同时替代原奶的大包粉进口量也将继续增加。另外,在国内乳制品原材料价格上行时,中小企业势必面临成本上涨带来的资金压力,品牌曝光以及渠道投放减弱,大企业依靠较强的资金优势和成本管控能力将抢占市场份额,行业集中度有望加速提升。 在乳品行业增速稳定以及消费者消费水平和选择标准提高的背景下,产品差异化和高端化成为乳品市场竞争焦点,各大乳企积极布局新兴乳品品类和非乳品类。从短中期来看,由于常温乳品格局稳定竞争基本结束,2018年伊利、蒙牛均大力布局低温乳品板块,在持续投入与竞争下低温奶有望加速放量。但总体规模看,低温奶和常温奶市场格局短中期难以改变,常温奶市场规模仍是低温巴氏奶的3倍左右。 |